猶豫是否出席一個宴會,擔心跟其他座上客不太熟稔,一夜悶壞。
友人笑說:「這些場合,大家都是應酬而已。」
一言驚醒夢中人。為甚麼我會忘記這是應酬場合,期望一夜精彩?
現實裏,我們對很多事情都看不順眼,輕易大動肝火:城市人關係疏離、辦公室人事虛偽、
功利主義歪風、付少少錢便財大氣粗的顧客……要不挺身而出跟別人展開罵戰,要不把悶氣翳在心裏。
失望皆因表錯情。如果心思澄明,為每件事情清晰定位,期望與失望的落差可望收窄,
「不如意事」也會減少。
應酬場合欠精彩、知人口面不知心、顧客不易應付,都是「正常」的,我們不必為此憤世嫉俗。
不是說要萬事皆憂,抱灰暗心態做人。那是事事往壞處想,預設世上皆壞人,每天皆霉運。
當我們年紀漸長,應該累積智慧邁向「不惑」的境界:洞悉世態人情,不受世事表象迷惑,疑惑盡釋。
把事情看得透徹,方能作出不慍不火的反應,避免不必要的傷神。
也許,你曾把一個同事引為好友,後來發現他在背後說你是非。這種偽人固然令人氣憤,
但你期望上班如上學,要跟所有同事做好朋友,未免有點不切實際。
今後,只要你把公事與私人感情分開處理,便不會動輒對「友情」失望。
也許,你曾深深愛上一個人,以為找到結婚對象,一朝分手令你傷痛莫名。
今後,只要你明白拍拖與婚姻並非絕對的因果,便會拿得起放得低。
堅守做人原則、愛恨分明沒有錯,但判斷宜準確,莫要反應過敏,化玉帛為干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ise 的頭像
    Anise

    凍齋啡少甜

    An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