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輪海-F4華流傾韓 周董現象引韓媒反思
許多韓國明星都是成龍的影迷,Rain不止一次地公開說,從小就特別崇拜對方,封為偶像。今年5月,“韓流塢動工慶祝儀式”在京畿道高陽市舉行,偶像中的偶像成龍就與韓國美女崔智友一起被授予“韓流塢”形象宣傳大使。
2006年9月,“CJ中國電影節”在首爾開幕,放映一批優秀的中國電影。身兼“中國電影形象大使”一職的陳坤到場宣傳,“韓國第一美女”金喜善也專程捧場。
周傑倫今年1月在韓國出席《不能說的·秘密》首映,韓國人氣團體Super Junior特地為他捧場,SJ中國籍成員韓庚親自擔任翻譯。周董心情大好,還與韓庚交換新專輯。
11月1日,李小璐作為唯一一位受邀的中國內地宣傳大使出席了2008韓國電視劇盛典頒獎禮,次日又應邀參加“亞洲STAT的夜晚”晚會,打頭炮演唱新歌《小小的甜蜜》。
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,大中華地區出現一個新詞匯——韓流,意指韓國從影視作品、服飾潮流到飲食文化都走俏中國。十餘年過去了,“韓流”的盛行並未就此曇花一現,相反,早前因為央視八套晚間主打韓劇,由此還掀起關於“韓劇頻道”的戲謔和探討。不過,並非只有“韓流”在華大熱;近些年來,“華流”同樣也在韓國升溫、盛行:臺灣偶像劇在韓國大受歡迎,令新生代偶像成功打開韓國市場,最近在首爾舉行的 “2008年首爾電視劇獎頒獎典禮”上,擔任頒獎嘉賓的鄭元暢就受到500名瘋狂女“粉絲”的熱烈追捧,風頭甚至蓋過當地藝人;而周傑倫以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片《不能說的·秘密》攻韓,同樣贏得驚嘆聲一片。對於“華流”, 最早來中國發展的韓星張娜拉的父親朱虎聲指出,“中國潮流正在深刻影響著韓國。”時至今日,“華流”已不再局限於影視作品和音樂,蘊含中國地域特色的服飾、中華飲食甚至漢語,都成為廣義“華流”的內涵。
韓國年輕人掀起“臺劇熱”
作為以出產偶像劇聞名的大本營,韓國近三年來電視臺流行拍攝的多數是長篇歷史劇或職業劇,偶像劇數量不多,這為臺灣偶像劇分得一杯羹創造了良好契機。隨著《惡作劇之吻》、《花樣少年少女》、《公主小妹》、《深情密碼》等劇集的大受歡迎,韓國追求新潮流的15-25歲年齡層的女孩,成為了臺劇龐大而牢固的“粉絲”群。她們不僅愛追劇,還瘋狂地迷上了臺劇中的男演員。
經營韓國國內規模最大的華語電視劇專門網吧 “MJBox”的趙美京介紹說:“剛開始經營這個網吧時,像趙薇的《還珠格格》、張娜拉主演的《刁蠻公主》等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武俠劇比較受歡迎,自2006年SBS電視臺播放《惡作劇之吻》後,情況明顯發生了轉變。”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的臺劇,因劇情詼諧搞笑、畫面唯美精致受到韓國觀眾的歡迎,劇迷們專門為主演鄭元暢等人建立了“後援團”,可謂聲勢浩大。此後,大量臺灣偶像劇便在韓國一路風行,各種臺劇“俱樂部”和演員“後援團”應運而生。“後援團”不僅會對尚未在韓國國內播出的華語電視劇予以關註,分享相關信息,甚至在電視劇進行宣傳活動時,還會連同主辦方一起舉行“粉絲”見面會。吳尊今年7月30日在首爾光雲大學禮堂舉行的“粉絲”見面會,該活動從計劃到最後圓滿結束,全程均由其韓國“後援團”一手操辦。雖然活動還要收費,但見面會現場仍然雲集了700余人。見面會上的一個粉絲說:“我是在預訂開始後的1分46秒時匯的款,結果入場順序都排到了300多號。”
以往很受歡迎的美國電影、故事性極強的日劇近年來在韓國的市場都已經大不如前,唯獨臺劇卻能逆勢而上,其受歡迎程度有些甚至超過本土電視劇。究竟韓國的“臺劇迷”緣何對這股“華流”情有獨鐘?
臺劇高度忠實漫畫原著
“臺劇迷”最初接觸臺灣偶像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:一是為了學習中文,另一個就是想看看自己喜歡的漫畫被拍成華語電視劇會是什麽樣。眾所周知,臺灣偶像劇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大多改編自日本漫畫。改編自日本漫畫《花樣男子》的《流星花園》,2003年在MBC電視臺播出的時間是被稱作垃圾時間的淩晨時段,但收視率仍然突破10%,因而成為一時話題。最近 “臺劇風”中的佼佼者《惡作劇2吻》,原作同樣是日本漫畫《淘氣小親親》,也受到了熱烈追捧。這些日本漫畫每推出新的一期,就會登上韓國圖書暢銷榜的前列位置,擁有一批數量相當的讀者群。所以,臺灣當初傳出要拍《流星花園》的消息後,不少漫畫迷便急不可待地跑到網絡社區處打聽“怎樣才能看到這出劇”。借助日本原著漫畫的影響力,臺灣偶像劇從而打開了韓國市場。
在10月的亞洲音樂節上,飛輪海與韓國組合東方神起臺上PK,臺下休息室裏互相擁抱建立友誼。
梁朝偉、李英愛曾一起亮相第九屆釜山電影節,“氧氣美女”也禁不住“電眼情人”的魅力,被電到滿臉通紅。
因為武俠劇在韓國甚有市場,胡歌也擁有自己的韓國後援團和官網。
宋允兒和樸龍河主演的《On air》到臺灣日月潭取景。
雖然日本也以漫畫為原作拍了許多電視劇,但常常被改編得面目全非,並不見得部部都受歡迎。“臺劇迷”崔正雅說,“雖然日本也根據漫畫改編拍了好多電視劇,但被改動得太多了,不盡如人意之處很多。”相反,臺劇很少會有大刀闊斧的修改,從演員到劇情都比較忠於原作,這種做法更受劇迷歡迎。韓國網友樸英美號稱每月都要看兩部臺劇,她說,“臺劇最大的魅力在於鮮活地再現了漫畫中的場景和人物,與漫畫讀者腦海中的想像完全吻合。”
男女演員俊美少有爭議
如果僅是劇情忠於原作,而主角形象跟不上的話,也很難引發觀眾共鳴。漫畫為了吸引讀者,其男女主角基本是俊男美女,氣質高貴,拍攝改編自漫畫的電視劇時,因主角形象已通過漫畫深深地印在讀者的腦海中,如演員形象與之相差太遠,必然會招來一片反對聲。KBS電視臺目前正在趕拍韓版《流星花園》,其中具惠善扮演的杉菜就引來網友很大爭議,認為她樣子顯老;相反,臺劇在演員選擇上所受到的爭議則相對較少,主演俊美精致的面孔為劇集聚攏了大量人氣。尤其是男演員方面,多數臺劇男星都得到了“完美”的贊譽。這跟出演者大多是臺灣新生代偶像明星不無關系。像飛輪海的成員之一汪東城曾在《惡作劇之吻》中飾演“阿金”,他在韓國漫畫迷裏甚至贏得了“形象勝過原作”的評價。
韓國觀眾李真河看完《花樣少年少女》之後成了吳尊的“粉絲”,她對自己成為“臺劇迷”的原因解釋說,“臺劇帥氣的主角像是從純情漫畫中走出來的一樣,所以我很喜歡追看。”確實有許多觀眾是因為迷上了英俊的男演員而愛上看臺劇的,鄭元暢“韓國後援會”的一位成員申貞娥披露道:“每當一部電視劇播完之後,會員都會以每天近100名的速度增長。他們申請會員的理由大多是‘想更多地了解電視劇之外的鄭元暢’。不僅如此,很多會員還會關註其他臺灣演員或導演,並觀看他們的作品,臺劇的人氣也就越來越高了。”臺灣偶像劇的制作和播出大戶——GTV的韓國分社總經理表示,“為了了解臺劇在韓國國內受歡迎程度,我們同臺灣知名明星的韓國後援會一直都保持著聯系。”
形式輕松幽默贏得青睞
因中韓同屬儒家教育文化圈,臺劇中的題材或事件不會讓韓國觀眾產生排斥感,而恰到好處的異國情調則讓臺劇更具魅力。觀眾柳正元說:“對韓國人來說,臺劇的演員陣容和外景場地多少有些陌生,但內容和故事框架卻與韓劇大同小異。所以我對臺劇沒有排斥感,反而能夠樂在其中。”另一位觀眾李美英則表示:“在臺劇中也經常能看到在韓國常常倍受指責、但在觀眾當中卻很有人氣的關於灰姑娘、絕癥、四角關系、身世之迷等題材。不過,在臺劇中能夠感受到將同樣的題材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解讀的趣味。”
此外,臺劇輕松幽默的表現手法也贏得韓國觀眾的好評。 “坦率地講,臺劇與韓劇相比有一點幼稚。但臺劇能夠以樂觀愉快的形式表現通俗題材,所以總是看不夠。”這是長期觀看臺劇的韓國觀眾的共同看法。F4和飛輪海都是憑借臺劇走紅的偶像組合,其韓國“粉絲”尹秀美說,“即使同樣表現貧富分化,臺劇也能給人以愉悅感和幽默感,這是韓劇所欠缺的。臺劇是在喜劇這一基本符號下融入了淚水和感動,所以看起來心情比較放鬆。”樸善河則這樣比較日劇和臺劇:“多數日劇的劇情緊湊,每句臺詞、每個動作都被賦予了意義,處處都埋有伏筆,所以要集中註意力才行。相反,臺劇情節或許會有些鬆散,但劇情簡單、有趣,觀眾看時可以很放鬆。因為有了這種樂趣,我總是對‘下一集會在哪些小情節上搞笑’抱有期待,並一直看下去。”
2008-11-30 信息時報
留言列表